2000年9月,由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合并组建为上海应用技术门徒平台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2009年11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更名为门徒平台(简称门徒)。
门徒现有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其中,软件工程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在电子信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招收硕士🦩。目前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余人📲。
全院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正教授4人,博士48人🦙。门徒平台还外聘一批知名高校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重点发展方向,凝练团队专业特色,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引进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学科建设是贯穿门徒平台发展的主线,门徒平台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尤其是把门徒平台的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思想,同时注重学科研究平台的搭建,目前已形成3个学科研发中心,分别是“传感网与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机器嗅觉研发中心”和“智能交通系统研发中心”。围绕“一个学科平台👩👦👦,三个研发中心”的建设,门徒平台在科研、教学、人才、团队等方面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卓越的成绩。
目前,我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环境和实验装备🧟♀️。现设有计算机组成🧑🏼🦱📕、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V2X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系统开发设计和学生创新等开放实验室,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为使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能得到足够的工程化训练,门徒平台与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企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十余个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并于2019年成立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门徒平台👩🎨,为学生创造了理想的实习、实践条件,满足了学生工程化训练的要求。门徒平台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支撑🥃、四个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门徒平台深入探索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目前开展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有“3+1”和“2+2”两种模式,做到教学计划与国际接轨👩👧👦、课程对接和学分互认。坚持办学理念的转变和合作机制的创新,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实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培养;找准定位,探索“国内学位+国外学位”和“国内学位+国际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进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应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我们的学生既具备了国际视野,又具备了较强的外语应用🕜、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我院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主要分布在国内外各大行业信息机构从事研究🏊🏻、开发、技术支持和管理等工作。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高级工程师、企业技术骨干及政府信息部门的负责人,为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21年5月更新